机械-我国茶饮料包装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目前采取无菌利乐包作为茶饮料包装的基本上都是台资企业,如统1、康师傅等,另外如朝阳升、汇源、惠尔康也有少量采取。这些企业的产品口味好、质量稳定,销售情势乐观,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茶饮料销售中的市场占有率很高。而目前大多数饮料生产厂家多从设备1次性投资费用和生产本钱上来考虑选择何种类型的包装,却忽视了茶饮料本身的特点。事实上,只有因特性制宜,使用最为合适的包装,才能有益于茶饮料品牌久长立足于市场。饮料行业中较为普遍采取的几种包装情势为玻璃瓶、马口铁易拉罐、铝质易拉罐、无菌铝纸复合包、PET瓶等,但目前这些包装情势在茶饮料中的利用情况其实不相同,其前景也各有差异。饮料行业中较早使用的包装情势为玻璃瓶,如今这类包装情势已不多见了。最近饮料行业里最为流行的新闻莫过于北冰洋汽水重回市场,在老品牌再造进程中,北冰洋汽水仍旧选择了过去的玻璃瓶包装,面对消费者提出的玻璃瓶携带不便、退瓶难等问题,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冲表示:玻璃瓶是北冰洋的文化符号,没有玻璃瓶的北冰洋汽水,京城百姓不会认同。玻璃瓶是否是能因此在饮料行业中重掀高潮,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玻璃瓶确切存在着机械强度低、易碎、重量大、费用高、运输不便、温差大时易爆裂等缺点。因此,最近几年来玻璃瓶除在啤酒和功能性饮料中多有益用外,在其他饮料中已较少采取。而对茶饮料来说,玻璃瓶1般只用于酸性茶饮料(pH<4.5)的包装,产品保质期在6个月左右。国外还有部分冰茶类的茶饮料采取此类包装。另外1种包装情势马口铁易拉罐房屋被强拆一年还可以起诉吗,可分为3片罐和冲拔拉伸型2片罐。由于2片罐对马口铁材质的冲压、拉伸性能和制罐设备都有特殊要求,所以目前除日本1些厂家有生产能力并在罐装乌龙茶、绿茶等饮料中采取此类包装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还不多见。在我国,采取马口铁易拉罐的茶饮料主要为茶汤饮料、含乳茶饮料等。再来看1下铝制易拉罐。过去的很长1段时间,铝制易拉罐多被利用于碳酸茶饮料,如朝阳升冰茶。2011年4月,已近衰落的朝阳升茶饮料品牌交由中国汇源果汁团体旗下子公司运营。新产品采取了PET瓶包装,瓶型类似保龄球瓶,颇具流线型,标签主色调采取了时尚经典的蓝色,从外观上流露出朝阳升茶饮料冰力10足的口感。可见,对比铝制易拉罐,PET瓶恍如更深得茶饮料品牌的青睐。但是,早期的PET瓶在茶饮料中的利用其实不顺利。由于普通PET瓶不耐热,当饮料温度高于65℃就会收缩变形,所以国内外采取此类包装的液态茶饮料生产工艺需要采取超高温瞬时灭菌或超滤除菌技术,当饮料温度降至60℃以下时再进行无菌灌装。当时,采取非耐热PET瓶的主要为茶水分离型的茶饮料,瓶内的水采取臭氧灭菌、紫外杀菌,瓶盖内密封处放置1~2g的冷溶型速溶茶粉,饮用时将茶水混合,即可得到1瓶风味纯洁的茶汤饮料。但问题相继而至,部分厂家采取非耐热PET瓶作为茶饮料包装容器时出现了质量问题,例如保质期内就出现茶汤色泽严重褐变、沉淀、变质等现象。这是由于大部分厂家都采取矿泉水灌装线来作为PET瓶装茶饮料的生产设备,而矿泉水灌装线的设备其实不适用于茶饮料的无菌灌装或60℃左右的热灌装,其稳定性较差,灌装时的环境也不稳定,易产生2次污染,从而导致细菌超标、茶汤变质。以后,随着日本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研制生产出耐热性的PET瓶,能够承受高达95℃的灌装温度,PET瓶越来越多地利用到了茶饮料的包装中。目前,PET瓶已成为茶饮料包装市场的主流。 相较于前几种包装情势,无菌复合铝纸包的设备1次性投资费用很高(1般为50万~60万美元),但其包装材料质轻、成品贮存占用空间小、运输费用低,对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是1种较佳的选择。这类包装主要来自瑞典利乐拉伐公司的利乐包及德国PKL包装系统公司的康美包。利乐砖型无菌包装在茶饮料中的利用最为广泛,1般多用于冰茶、果味茶饮料、混合型麦茶的包装,利用于液态乌龙茶的大容量利乐包(375ml以上)也早已出现。目前采取无菌利乐包作为茶饮料包装的基本上都是台资企业,如统1、康师傅等,另外如朝阳升、汇源、惠尔康也有少量采取。这些企业的产品口味好、质量稳定,销售情势乐观,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茶饮料销售中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示茶饮料生产企业或准备进军茶饮料领域的企业,茶饮料首先是1种饮料,所以几近所有在其他类饮料中出现的包装在茶饮料中都有益用。但茶饮料又有其本身的特点,例如:茶饮料中的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物极易在蕴藏进程中与咖啡碱、可溶性蛋白、果胶质构成混浊和沉淀;多酚类物质易氧化,易与铁离子构成黑色络合物,从而导致饮料色泽和风味上的劣变;茶汤经高温长时间杀菌,香气容易损失且易产生熟汤味(蒸煮味),从而影响茶饮料本身的风味;茶饮料多属低酸性饮料(pH≥4.5),1般要采取高温杀菌技术;茶饮料大都是大众化饮料拆迁的房子面积怎么计算,需以低廉的价格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等。而目前大多数饮料生产厂家多从设备1次性投资费用和生产本钱上来考虑选择何种类型的包装,却忽视了茶饮料本身的特点。事实上,只有因特性制宜,使用最为合适的包装,才能有益于茶饮料品牌久长立足于市场。